电动车充电难、停车乱,是不少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在振兴街道万合社区,党支部以“微需求 同心议”党建品牌为抓手,从居民“急难愁盼”出发,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破解了这一难题,让“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随着辖区电动车主越来越多,停车位和充电设施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提起曾经的充电难题,万合社区居民曹龙深有感触:“以前我们停电瓶车到单元门口,挺拥挤,没有停电瓶车的地方,充电也不方便。”
群众有呼声,社区有行动。万合社区党支部迅速组建由党员、物业工作人员、网格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敲门行动”。党员带头分片入户,逐户征求意见,累计收回672份有效反馈,90%的居民明确表示支持改造电动车充电停车位。民生需求摸清了,破解难题的方向也随之清晰。
振兴街道万合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昆宇说:“光知道群众的需求还不够,还得让大家参与进来,才能把事办实办好。”

合社区依托“微需求 同心议”党建品牌,启动“1+3+N”议事机制:召开联席会议,联动党员、慧远物业、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敲定由赤峰慧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投资2.3万元,新增200个智能充电插座和280个停车位。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听民意,线上用网格群收集上班族意见,线下在社区“议事厅”组织居民面对面协商,让改造方案既合规又贴心。
赤峰慧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客服林艳乐说:“我们投资改造这个电动车充电桩是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也是我们物业担当的一种体现,就是想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梁昆宇说:“社区根据居民反映的问题,都是严格按照‘民情收集、党群议事、干部管事’这三步流程走。特别是干部管事这个环节,为了防止‘新问题代替老问题’,我们在电动车充电和停车管理上,实行‘贴条管理+滚动巡查’机制,让我们的党员和网格员轮班值守,及时劝阻违停,确保充电资源‘错峰共享’。”

从“充电难”到“安心充”,振兴街道万合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不仅破解了民生难题,更推动社区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型,为基层治理写下了温暖的民生答卷。
“我们秉承‘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居民自治’理念,打造‘微需求 同心议’党建品牌,实现社区事务大家谈、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已经累计解决居民诉求7件,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梁昆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