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的离婚案件和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而未成年子女因家庭破碎,身心受到创伤,影响生命成长。鉴于此,2020年9月,在松山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由松山区委政法委、区妇联、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法院六部门,共同出资20多万元,协调服务场所300多平米,联合成立赤峰市松山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婚调委”)。2022年7月,婚调委又派调解员进驻松山区人民法院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婚调委坚持把维护家庭和睦作为出发点,把化解婚姻矛盾作为发力点,把助力社会平安建设作为落脚点,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恒阳社会服务中心)的方式,对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家庭进行调解,发挥了化解家庭纠纷主渠道的作用。自成立以来,婚调委共受理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5521件,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有3089个家庭重归于好。
一、专业引领,提升调解纠纷效能
婚调委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选聘11名由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以及14名志愿者,采取“引导——受理——调解——回访”的工作流程和“面对面调解,跟踪辅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常态化、专业化调解服务。定期宣传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心理疏导、情感辅导、家庭经营指导、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推进全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实现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和效能化。

从2021年1月至今,婚调委共受理离婚案件4528件,调解和干预成功2785件,在民政机关实际离婚1743件,调解成功和干预成功率61.5%,实际离婚率38.5% 。这些案件中,涉及未成年子女家庭3757个,涉及未成年子女4028人;未成年子女家庭占82.9%,通过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了稳定、安全、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同时有效减少和预防了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家庭暴力等案(事)件20多件,维护了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为推动松山区基层平安治理提供了重要力量。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婚调委在2021年12月,被自治区司法厅评为先进调解集体。
二、积极探索,形成特色工作模式
一是依托一张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记录表,实现婚姻调解环节程序化。对办理离婚登记业务的当事人,实行人民调解前置制度。在填报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记录表时,主动引导离婚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服务。调解员在接待离婚当事人咨询的过程中,根据与当事人的沟通结果,与登记员流转衔接,保证每名离婚当事人都有接受调解服务的平等机会,实现了人民调解的有效覆盖。二是依托一份离婚登记询问笔录,实现双方当事人责任明晰化。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的共性特点,婚调委梳理形成了“离婚前十问”询问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填写,询问笔录紧扣离婚当事人心理,用直观的方法,让离婚双方找准矛盾纠纷的症结,调解员找准矛盾调解的切入点,使调解方法快捷实用,调解更具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依托一套工作流程,实现复杂矛盾调解规范化。对于婚姻家庭中比较复杂的矛盾问题,婚调委探索形成了“四道防线筑和谐”的工作模式。即第一道防线由调解员组成,短、准、快,平复当事人的冲动情绪,让他们理性地接受外来意见和援助;第二道防线由心理咨询师组成,稳、平、舒,指导当事人“找到”自己,悦纳对方,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婚姻家庭幸福指数;第三道防线由律师组成,情、法、理,引导当事人双方公平、合法、合理地维护自己权益;第四道防线由社工志愿者组成,访、跟、谈,定期开展回访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当事人婚姻家庭生活质量。
三、科学研判,预防恶性案件发生
在调解过程中,一旦发现一方有暴力倾向,会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当事人分析利弊,用更多的精力平息当事人的情绪,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在调解后,及时与妇联、司法、公安、社区沟通,部门联动,确保稳定,保护弱势群众,避免过激行为和恶性案件的发生。注重此类案件回访,通过回访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当事人的后续情况及动态;今年以来,共受理离婚案件1527件,回访706件,回访率46.2%。共受理因家暴问题引发家庭矛盾24件,经过回访,矛盾都得到解决。
四、坚持公益,前移化解矛盾关口
一是工作触角前移,开展爱语课进社区活动。今年4月,婚调委5名调解员来到向阳街道向阳社区,拉开了“爱语课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序幕。6月份,与夏家店乡司法所联合开展了“学习爱的五种语言”活动,通过调解员——爱语传播人分享自己的爱语故事,教会大家用肯定的言语赞美对方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情,在源头上解决居民家庭纠纷问题。截止目前,已进驻10个社区开展了10场次爱语课,惠及200多户家庭。二是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家庭法治意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法治建设中的普法宣传作用,区司法局、妇联、婚调委共同开展《民法典》《反家暴法》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民法典家庭生活》《内蒙古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法条例》《解读<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普法小册子2万份,举办宣讲班15次,惠及家庭3000户,切实提升了广大妇女儿童的法治意识。三是制作婚姻微电影,教育引导纠纷家庭。制作了关于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纠纷的微电影《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和小视频《父母亲的家暴》,在婚调委等候区为前来进行婚姻调解的人员进行滚动播放,教育引导当事人正确处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微电影已播放100多次,惠及当事人1000多人次。
总之,婚调委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婚调委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