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松山区司法局按照区、市两级的安排部署,凝神聚力,统筹疫情防控和职能工作目标,注重念好“三字经”,着力创造新业绩,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一是围绕一个“实”字,组织调度切合实际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活动开展。结合原有“1155”工程律师与各村结对包扶的工作格局,及时协调律师事务所补足包村人员缺口,健全帮扶网络;密切联系乡镇司法所,组织律师有针对性地对村所在地的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结合村委会法律顾问“五个一”活动安排部署,激励包村律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努力将所包扶的村(社区)打造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月安排、季督导、不定期实地督查等方式,及时跟进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解决活动开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把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抓住一个“全”字,实现工作着力点的全面覆盖
全员参与。实现了辖区32家律师所、500余名律师全员参与,形成了所所有服务团队、所所有包村律师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区32家律师所建立联系点300余个,签订服务协议300余份。
全域覆盖。活动开展以来,包村律师的公益法律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了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部领域,覆盖了乡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松山区14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律师担任乡镇、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所有包村律师积极参与村重大决策、疑难案件调解;参与村信访疑难案件处置,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援助;协助村“两委”开展依法治理,参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参与村重大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公益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参与矛盾纠纷调处7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50余起,举办乡村振兴“法治讲堂”100余场次,参与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39个,为村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律风险论证90余次,审查涉农合同400余份。
三是靶向一个“新”字,实现法律服务效益的新增长
全区律师事务所根据本所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工作亮点,努力创造工作新业绩。
以党建带队建,党员律师做模范。内蒙古金骥达律师事务所把党建工作与“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紧密结合,采取与乡镇、村党组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党员律师为村委会、村民党员、老红军办实事办好事,展示了金骥达律事务所律师队伍的良好形象。2022年度该所坚持疫情防控和公益活动“两手抓、两不误”,活动现场举办普法大讲堂活动3次,发放宣传单200余份,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30余人次,帮助审查设施农业合同30余份,参与调解纠纷3起;向张九枫等6位退伍贫困老兵和2户贫困学生家庭,捐赠价值2000余元人民币的米面粮油等物资,捐赠贝子府村委会价值人民币近3000元的办公电脑1台。
线上线下相结合,防疫包扶两不误。在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同时,区司法局指导律师服务团队,通过微信视频、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解答法律咨询1000余次,线上审查合同100余件,制作法律宣传课件200余个,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村级组织和村辖区所在地小微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
民主党派律师积极参与。2022年7月,内蒙古信华律师事务所联合民革赤峰市总支委员会赴巴林右旗达尔罕街道王府社区,举办法制讲座1场,现场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单行本30余册,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