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职业教育“订单化”。松山区充以赤峰信息职业技术学校为核心,以松山区产业园为依托,成立赤峰数创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工学结合,专班培养,双师带徒,以工代训”的方式,推动学校学生“订单化”就业。近三年,该校累计为企业培养岗位技能人才2500多人,为产业园区孵化企业5家。近五年该校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盟市级以上奖项近200项。二是技能培训“扁平化”。松山区将技能培训下沉到乡镇街道,综合全市100余家有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资源建立共享师资库,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向居民发放培训意愿调查表,结合群众培训方向、意愿和人数开展培训。如,兴安街道与全市范围内甄选的18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终身合作伙伴关系,将“终身学习”纳入“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立了全市首家技能夜校,在辖区14个社区巡回开设夜间培训班,开设了月嫂、护工等几十门课程。三是培训就业“链条化”。松山区全力构建“需求+培训+就业”全链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实现从“培训班”到“工作岗”无缝衔接,主动对接用工企业,将用工需求通过乡镇街道网格直达一线求职群众,在培训前就实现岗位“预订”,再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截至目前,该模式已为内蒙古碧野服务有限公司、九天国际酒店、玉龙国宾馆等14家企业提供了316名“定向培养”的技能型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