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非遗项目手工“风筝”技艺调查纪实

来源: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9-27 11:32   

为更好地开展松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切实做好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利用工作,近日,区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民间手工技艺风筝制作传承人杨立强,开展非遗项目调查工作。

风筝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风筝的形状主要模仿大自然中的生物以及几何立体等,风筝大致可分为硬翅和软翅两种类型。硬翅风筝骨架无法拆卸,但能够抵御强风。软翅风筝骨架可拆卸装盒,方便保存和携带,并且在放飞时各部件能自由活动。

杨立强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风筝制作技艺,创新了剪纸、皮影、年画、布老虎与风筝的融合创作,又创新了机械传动类动态风筝。

后期在天津拜“津派风筝”非遗传承人翟寅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古典人物、花草鱼虫风筝的制作方法。天津特色风筝“对蝶”,又叫“喜相逢”,由上下两只蝴蝶组合而成,仿佛两只蝴蝶相互吸引而飞到了一起,寓意吉样,形象而生动。这幅作品利用传统的蝴蝶形象,制作考究,通过结构变化,全部运用榫卯技艺扎制而成。在用色上,运用黄、蓝两种主色,色调明快。在细节上利用夸张变形、重构的手法设计不同的装饰纹饰,蓝色蝴蝶的花纹抽象而富有装饰意味,黄色蝴蝶所绘花纹相较而言偏于写实,对比色穿插其中,将整个作品提亮,夺人眼目。

风筝制作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技能,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承,通过制作和放飞风筝,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制作的乐趣,还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