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业兴松山 非遗放异彩

来源:松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5-11-21 11:10   

    近日,在“玉龙腾古韵·五业兴松山”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行动进商圈活动中,10项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体登场,成为活动最亮眼的文化符号。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的非遗项目,通过展示、体验、文创转化等多元形式,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匠心的魅力,为商圈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松山皮影戏
     作为传承2000多年的传统艺术,皮影以光影为媒、以艺传情。活动中83岁的老艺术家现场展演经典剧目,通过灵动的影人操控与原汁原味的唱腔,将千年故事娓娓道来,正是“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操纵百万兵”,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传统艺术体验,充分展现皮影戏独特的叙事魅力与民俗价值。

蒙古族烟荷包制作技艺
     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用细腻针脚将民族文化与生活愿景绣入方寸之间。传承人采用传统针法,将吉祥图腾、民族团结纹样等融入创作,荷包小巧精致、寓意深远,既体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又承载着游牧文化的独特韵味。75岁的传承人斯琴老师现场仍在创作,时刻践行着非遗活态传承,让文化的瑰宝在言传身教中薪火相传。

蒙东皮雕嵌塑技艺
     蒙东地区特色雕刻技艺,以皮革为原料,经设计、雕刻、镶嵌等多道工序制成作品。技艺注重肌理表现与立体塑造,成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参展的手提包、摆件等作品在风尚秀活动中深受模特及现场观众的喜爱。

拼布技艺
     拼布技艺以各色边角布料为创作素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裁剪、拼接、缝制等工艺,将零散布料组合成精美饰品或摆件。项目传承人张宝利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借鉴八卦等艺术种类的表现手法,加入了现代生活中的元素和意象,通过创意和设计,让艺术成品更加丰富多彩。其作品风格多样、充满生活气息,在风尚秀中作为配饰展示,展现传统手工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之美。

辽画绘制

辽画起源于辽代,融合了契丹民族的豪迈与草原文化的深沉。辽画绘制项目传承辽代绘画艺术风格的传统技艺,以古典题材为核心,笔法细腻、意境悠远。作品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既还原辽代绘画的传统范式,又融入当代审美,通过传承人的艺术创作与文创转化,让千年辽画美学走进大众生活。

根雕木雕
     以天然树根、木材为原料,遵循“因材施艺”的创作理念,通过雕刻、打磨等工序,将原料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创意相结合。作品兼具自然天趣与人文内涵,传承人现场展示雕刻过程,展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技艺。


彩墨板书字画
     彩墨板书字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以字为载体,远看是画,近看是字,既有字的结构,又有画的元素,字画合一,再配上一首诗,诗情画意,美观大方,耐人寻味,有效增强了文字的意趣和视觉吸引力。项目传承人郑文华以姓名、祝福语等文字为核心,通过彩墨技法将文字变形为花鸟、鱼虫等具象或抽象造型,同时搭配传统吉祥图案与题字,兼具观赏性与文化寓意,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艺美雕刻
     艺美雕刻以各种石料为原材料,通过风格独特的传统雕刻技艺,涵盖多种雕刻手法,注重细节刻画与整体造型的协调。项目传承人侯建军精通薄艺、圆雕、透雕、浮雕等各种技法,特别擅长俏色巧雕,其作品多次在国家、自治区的艺术大展中获得金银铜奖,2019年获得“第四届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景泰蓝掐丝技艺
     景泰蓝是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以铜丝掐成纹样,镶嵌于器物表面,再填充釉料、经烧制而成的传统技艺。作品色彩艳丽、流光溢彩,纹样繁复精美,兼具宫廷美学与民间匠心。现代景泰蓝掐丝技艺已将景泰蓝工艺引入装饰和实用领域,创作了装饰画、家具、桌椅、屏风、笔筒、茶具、水杯、摆件、旅游纪念品和商务礼品等,此次活动所展出的茶具、饰品等文创产品深受青睐,线上线下同步热销,彰显传统技艺的市场活力。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以猛犸象牙为原料,经开料、设计、雕刻、抛光等多道复杂工序制成。作品纹饰精巧、质感温润,题材涵盖吉祥寓意、历史故事等。传承人康晓明拜牙雕泰斗李春珂为师学习牙雕技艺,2025年7月,北京象牙雕刻厂授牌“康晓明大师工作室”,让驰名中外的燕京八绝之一的牙雕技艺在赤峰正式扎根落户,为赤峰非遗、工艺美术增添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