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松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再添新荣誉,被体育总局授予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这一国家级荣誉,为全区体育工作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组织体系全域覆盖。松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松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工作格局,建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培育体育协会、俱乐部40余家,服务群众超20万人。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扎根工程”,持证指导员达3000人(每千人配备超3名),年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20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位居全市前列。
设施建设普惠升级。区政府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全区民生实事项目,四年来完成政府投资10.5亿元,新建、改造体育主题公园、体育场地37个,新增体育设施1864件,推动健身设施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在城市打造“15分钟健身圈”,形成了以城区水上公园、滨河公园、松州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体育公园广场为骨干,社区星罗棋布的小型健身场地为节点的全民运动健身网络。在乡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哈拉道口镇健身馆、安庆镇全民健身馆、太平地镇篮球场、当铺地满族乡篮球场等14个项目惠及10万农村居民。



全域赛事百花齐放。年均举办群众赛事超120场,形成四大品牌体系,参与人数2.2万人次。传统品牌:松山区职工篮球赛,已连续举办32年,是全市规模较大的群众赛事活动;青少年品牌: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篮球赛等赛事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近万人;文化品牌:乌良苏登山赛、新井民俗村欢乐彩虹跑、社区运动会,在赛事活动中融入非遗文化;红色品牌:“永远跟党走”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覆盖3万人次,通过赛事活动让党的政策理论深入人心。

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推进体育“三进三助力”,联合人大、政协、教育、卫健、商务、工会等部门,四年来累计配送器材1800余件、培训课程500场;培育民间健身组织86支,全民健身参与率达43.7%,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体彩公益精准滴灌。全区135个体彩网点四年销售10.18亿元,占全市销售总额30%,体彩公益金使用全部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赛事活动组织。

社会力量活力迸发。体育协会年均承办赛事50场,开展健身操、跆拳道、轮滑、太极拳等培训200期,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一)设施提质工程。升级“15分钟健身圈”2.0版:三年内新增智能健身路径200站,改造老旧小区体育设施50处,建设滨河智慧健身步道20公里。推动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惠及群众再增10万人。 (二)服务增效工程。深化“体教融合”,创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实施“雏鹰计划”培养苗子运动员。拓展“体卫融合”,开展慢性病和肥胖运动干预工作。 (三)品牌跃升工程。结合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打造“一地一品”特色赛事,支持每个乡镇培育1项民俗体育品牌,如大夫营子乡冰雪嘉年华、当铺地满族乡自行车越野赛。积极申办全国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松山区以全民健身为纽带,绘就“组织网络密、设施覆盖广、品牌活动热、公益效能强”的生动画卷。未来,松山区将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为新起点,全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体育之光点亮松山百姓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