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松山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中关村牵手共建“科技创新基地”。作为“中国硅谷”,中关村为何选择将松山区作为在全国构建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布局?又如何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赤峰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宪国和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崔斌。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兴蒙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京蒙协作,中关村与松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共运营赤峰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创新基地,那么中关村为何选择落户松山?
源于松山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府工作举措,以及赤峰作为内蒙古人口第一大市的人口优势、职业教育发达的实用型人才优势和北京2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
中关村信息谷的创新发展、辐射带动,为松山区的信息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那么该如何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按照“引项目、搭平台、强服务、做示范”的运营思路,以“体制创新、政策突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工作举措,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作为松山区发展信息产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松山区又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哪些招商成果?
松山信息数创科技产业园区以三维建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创意4个业态板块为主,通过代工起步、蓝领入行、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实现业态上由基础到高端,体量上由楼宇到园区,人力资源上做到先入行后培育。目前,园区共引进项目57个。今年以来,4个业态板块新引进入驻项目13个,总投资达3.27亿元。今年启动实施天义路天义桥、公寓楼、数创产业楼、共享空间开发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0.6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盯办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强化园区企业管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赤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